爱游戏攻略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手游资讯 > 楚汉之争为什么一直在楚国的地盘上打,而不是在汉王的地盘上打?

楚汉之争为什么一直在楚国的地盘上打,而不是在汉王的地盘上打?

游宝
一,楚汉之争为什么一直在楚国的地盘上打,而不是在汉王的地盘上打?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这与项羽在分封诸侯时所做的决策有关。项羽“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位置偏西南,而项羽“自立....

楚汉之争为什么一直在楚国的地盘上打,而不是在汉王的地盘上打?

一,楚汉之争为什么一直在楚国的地盘上打,而不是在汉王的地盘上打?

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这与项羽在分封诸侯时所做的决策有关。

项羽“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位置偏西南,而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位置偏东南。西楚与汉国,本是“风牛马不相及”,却没想到刘邦很快灭掉遏制刘邦的三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而项羽因深陷诸侯反叛之中,无力讨伐刘邦,导致楚汉战争的主战场在东方,而不是刘邦所在的西方。

造成这个原因的,主要是项羽所做的两个决定。

第一点是,项羽“徙怀王而杀之”

楚怀王本是天下共主,也算是项梁、项羽二人所扶植的一个傀儡。先前,宋义、项羽北上救赵,刘邦率兵西进,楚怀王与诸将立约“先入关中者王之”。最终刘邦率先攻入关中,灭掉秦朝,而后项羽才来到关中。项羽认为,如果不是自己在河北打败了秦军主力,刘邦焉能灭秦?进入关中后,又有流言说刘邦要称王,项羽对刘邦更加不满。项羽去请示楚怀王怎么办,楚怀王却说“如约。”这当然引起项羽的不满,他不仅没有封刘邦为关中王,还将楚怀王迁到了长沙彬县,暗中让衡山王、临江王杀掉怀王。

这一举动给了刘邦以口实,并遣使告诸侯说:“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杀放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原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刘邦出师有名,诸侯皆响应。此次出兵,刘邦合五路诸侯,兵56万,讨伐项羽,攻破彭城。虽然后来项羽取得彭城之战的胜利,但是一场大风沙止住了楚军的攻势。刘邦也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继续对抗项羽,此后几年一直与项羽对峙在荥阳附近,项羽也无法西进攻灭刘邦。

第二点是,项羽分封不当,诸侯反叛。

项羽分封的原则就是跟自己关系好的分封到比较好的位置,而与关系不好的则封到偏远的位置或者不封。像刘邦就是被封到了西南的汉中、巴蜀。另外项羽三分齐地:立田巿(fú)为胶东王,田安为济北王,田都为齐王,而多次负于项梁的田荣,没有得到任何封赏,这为日后的齐地叛乱埋下了隐患。还有,项羽将原来的赵王歇,迁到偏远的代地,改为代王,而让张耳在赵地称王,为常山王,更有甚者,项羽不让韩王成回自己的封地,反而杀了他。

这种严重不公正的分封,让天下重新大乱,也将项羽的优势化为劣势。田荣不满项羽将齐地一分为三,而自己什么也没有,于是在齐地造反,驱逐田都,杀掉田巿、田安,自立为齐王,并让彭越在梁地造反。

陈馀也不满张耳为王,联合田荣、代王歇一起攻打张耳,张耳出走到汉国,代王歇重新为赵王。

此后,项羽深陷齐地的战乱之中,即使刘邦56万大军攻入彭城,自己也不能全身而退,只得以三万兵回援彭城。齐、赵两个大国,都背叛了项羽,项羽根本无法全力对付刘邦。而到了后来,刘邦让韩信先后灭魏、赵、燕、齐,项羽已经从优势转为绝对劣势,无法再将战场推到西边。

综上所述,可以说楚汉战争战场多在楚地的原因是主要是项羽“徙怀王而杀之”与分封不当,诸侯反叛造成的。

楚汉相争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主要是发生在项羽的地盘。但是最长期的第二阶段却是在今天的河南,在项羽最初的分封中,既不属于楚,也不属于汉,而属于河南王申阳。

第一阶段:刘邦东进

公元前206年,刘邦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从巴蜀发兵,攻占关中。次年,刘邦出关至洛阳,以为义帝报仇讨逆为政治号召,联合各路诸侯东进攻楚。

联军一路势如破竹攻下项羽的都城彭城,在齐地平乱的项羽闻讯后紧急回师,以三万精骑大破五十六万联军。

这一阶段中,刘邦是主攻方,其进军路线是今天的陕西(从汉中到关中)——河南(至洛阳号召诸侯伐楚)——江苏(攻下彭城随即被项羽击败)。

项羽是还击方,其进军路线是今天的山东(至北海追杀齐军)——江苏(还军彭城大破刘邦)。

第二阶段:楚汉相持

刘邦彭城战败后一路逃窜,项羽紧追不舍。此后刘邦得到吕后兄长的兵马以及萧何从关中发来的援兵,军势复振,在荥阳以南打败楚军,阻止了项羽西进。

至此,楚汉两军进入长期相持阶段。项羽攻势凶猛,一度攻破荥阳,但又被退到成皋的汉军所阻止。好不容易攻破成皋,又被彭越在后方偷袭不得已回军,成皋又被刘邦夺回。

总而言之,狭义上的楚汉相争,其实就是刘邦、项羽两大集团长期在荥阳——成皋一线的相持和争夺。

楚起於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楚遂拔成皋,欲西。汉使兵距之巩,令其不得西。

为什么偏偏是荥阳——成皋一线呢?

原因有二。

一是地理因素。

荥阳,今属河南省郑州市,地处黄河中下游分界处,西望洛阳,北濒黄河,交通十分便利。成皋在荥阳西北,是洛阳东边门户,地势较荥阳更加险要,此处还有个响亮的名字——虎牢关。

若项羽攻占荥阳——成皋一线,就可以进驻洛阳,如当初的周天子一样号令天下,刘邦最好的结局就只有退回关中,据函谷关而自守了。

二是粮食因素

在荥阳——成皋之间,有着秦朝留下来的最大粮仓——敖仓。

换言之,谁控制了荥阳成皋一线,谁就能占据敖仓,就不必为军粮担忧,进而可以占据战争的主动权。

以上,就是楚汉双方反复在荥阳成皋之间拉锯相持的秘密。

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

汉王则引兵渡河,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

第三阶段:垓下决战

楚汉双方反复在荥阳成皋一线拉锯,刘邦有敖仓之粮,又得到关中萧何源源不断的兵源输送,而项羽的后方却反复受到彭越的骚扰。随着韩信攻破北方韩魏赵齐诸国,战争的天平已经倾向于刘邦,项羽不得已和刘邦议和。

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

随后刘邦毁约,在垓下联合韩信、彭越,以绝对优势兵力击破楚军,建立了大汉王朝。

楚汉战争之所以一直在楚国的领土上进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刘邦最初开战的时候,项羽正率领楚军主力,在山东地区平叛。而刘邦出兵之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攻入楚国地盘,甚至拿下了楚国的首都。

这个时候,项羽迅速率兵回援,虽然打垮了刘邦的主力,甚至差点直接干掉刘邦。但是接下来,刘邦动员整个关中地区的所有力量,和项羽玩人海战术,硬是把双方的前线战场,钉在了荥阳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郑州一带。

就这样,双方在河南地区僵持了一年多以后,这期间韩信去北方打野,横扫北方的几个诸侯国。两年之后,韩信更是直接杀到山东地区,从侧面开始进攻项羽。到了这个时候,项羽自然就更没能力反攻了,只能开始议和。

而当双方刚刚议和结束,项羽刚刚后撤的时候,刘邦就指挥大军开始围攻项羽。所以最终,项羽被刘邦围在了垓下地区,最后只能落得一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想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简单来梳理一下楚汉战争的整个过程。

鸿门宴之后,项羽占领了咸阳,成了所谓的西楚霸王。此后,项羽大封十八路诸侯,特意把刘邦封在了最便宜的汉中地区。同时,项羽还把秦朝那边的三个投降将领,封在了关中地区。

如此一来,刘邦想要走出汉中,就只剩下了两条路:要么进攻关中,去跟三位秦朝降将死磕;要么取道荆襄,也就是后来三国时期刘备巅峰时期的地盘。但要走这条路,同样也不容易,因为项羽为了防止刘邦走这条路,又把自己最得力的心腹共敖和英布,封在了这里。

所以,就藩汉中的刘邦,当时已经几乎是一个死局。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刘邦当时都很难从汉中向外发展。最关键的是,汉中地区的物产相对贫瘠,根本不足以支持刘邦对外大规模征战。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刘邦就藩汉中之后,项羽才会放心地去忙其他事情。而刘邦到了汉中之后,才会一度心灰意懒,再也没有任何外出争天下的心思。

但是接下来,先后发生了两个意外,彻底改变了一切。

首先是项羽这边。项羽暂时把刘邦封在汉中之后,觉得刘邦已经不足为惧了。相比刘邦,其他异姓诸侯王,地盘更大,管辖的人口更多,而且祖上也都是贵族,显然对项羽威胁更大。恰在此时,山东地区出现叛乱,领头恰好是当年齐国的后裔。对于这场叛乱,项羽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从当时的局面来看,山东地区的威胁,显然要高于刘邦。

所以,各大诸侯王就藩之后不久,随着山东地区出现叛乱,项羽就开始带着麾下的主力,去山东地区平叛,这直接导致项羽后方变得非常空虚。

与此同时,刘邦这边也出现了一个意外,那就是韩信的出现。韩信出现之后,很快帮刘邦分析了当时的形势,确定了先攻占关中,然后再向东争夺天下的战略规划。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刘邦依然不可怕。因为这个计划执行起来,难度实在太高。

当时汉中地区的资源,并不足以让刘邦去长时间打消耗战。而关中地区三位藩王所拥有的资源,又远胜刘邦。也就是说,刘邦必须以一敌三,而且还得趁着项羽没从山东回来,尽快解决掉关中三王,并且统一关中,彻底封死关中的大门,这才有机会真正和项羽争夺天下。

这个计划的难度,显然有点过高了。但问题是,韩信的军事才华,却让这个计划成为了现实。此后的几个月里,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突然率军闪击关中,以最快速度干翻了三王当中的两个。至于最强的章邯,则是同样被汉军暂时围了起来,无法干扰刘邦东出。而刘邦也得以在最短时间内,封死整个关中地区,彻底拥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

占据了关中地区之后,接下来,刘邦就开始联合其他摇摆不定的诸侯王,邀请大家一起去围殴项羽。这些异姓王自然不会真想帮助刘邦,但却都想打垮项羽,从项羽的地盘当中分好处。所以接下来,一个强大的反项羽联盟,突然出现,然后大家开始一起集结军队,进攻项羽的地盘。

项羽这边,本来主力就已经被带去了山东,自然挡不住联军的进攻。所以很快,项羽的地盘就开始全线沦陷,就连项羽的老窝彭城,都被刘邦打了下来。到了这个时候,项羽才终于回过神来,急忙率军回援。

虽然项羽的老窝被攻陷了,但楚军的战斗力,确实比较惊人。所以项羽返回之后,很快就用两万多人,正面打垮了刘邦这边的五十多万联军。随着联军惨败,其他原本支持刘邦的诸侯王,也纷纷倒向了项羽。

一时之间,刘邦已经显出败相,似乎已经离败亡不远了。

但这个时候,刘邦之前占领关中地区的好处,就彻底凸显了出现。

关中地区的战争资源,非常丰富,足以支持刘邦打消耗战。另外,关中地区易守难攻,项羽想要攻入刘邦的老巢,难度要远高于先剿灭刘邦的前线主力。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在双方正面交战过程当中,项羽一直没有进攻刘邦的后方。不是因为项羽不想,而是因为项羽做不到。

说白了,刘邦当时是占了关中地区的地理优势。

与此同时,关中地区仅剩的章邯,也被彻底解决了。章邯被解决之后,整个关中地区如同铁板一块,自此之后,刘邦就可以专心对付项羽了。另外,到了这个时候,刘邦的另一个优势就凸显了出来。

之前起义军攻入关中的时候,刘邦入关的时候,是和大家约法三章,丝毫没有扰民。而项羽入关之后,则是火烧咸阳,坑杀数十万秦军降卒,同时放任下面的士兵洗劫关中。这就导致关中地区的百姓,基本上都支持刘邦,而且他们打心眼里抵触项羽,生怕项羽再次攻入关中。

就这样,刘邦同时占据了地理和人和。到了这个时候,项羽在没有解决刘邦的前线军队之前,再想攻入关中,已经不可能了。

当然,以当时项羽麾下的强大军力来说,正面击溃刘邦,倒也不算难事。但就在这个时候,刘邦麾下的内政天才萧何,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萧何的治理下,整个关中地区,开始疯狂地向前线进行支援,支持刘邦和项羽玩消耗战。

就这样,在人海战术的拖延下,项羽被硬生生挡在了荥阳地区。与此同时,刘邦又拉拢其他诸侯王,袭扰项羽的粮道和后方。这些袭扰,让项羽疲于应付,所以最终,双方的主力彻底僵持在了荥阳地区。

仗打到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决定胜负的本该是双方的战争资源,以及外交手段,看谁能得到更多诸侯王的支持。但就在这个时候,韩信又扭转了局势。在双方僵持了一年多时间里,韩信开始横扫北方,一口气打穿了山西、河北以及山东,连灭四个诸侯国。就这样,在韩信的疯狂打野下,战争的胜利天平,终于开始向刘邦倾斜。

等到韩信彻底拿下山东之后,这时刘邦集团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所以接下来,项羽不得不主动提出议和,打算平分天下。但结果,双方议和之后,刘邦果断撕毁了和约,直接从背后进攻项羽。就这样,在刘邦和韩信两个方向的围攻之下,项羽只能节节败退,最后被打到了垓下。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下,项羽虽然勇武过人,但也没有反击的能力,最后只能自刎于乌江之畔了。

这就是楚汉战争的整个过程。

纵观楚汉战争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最开始的时候,项羽率领主力进攻山东,而刘邦刚刚起兵。这个时候,如果项羽麾下有一个超强的军事天才,能够带军队去增援关中的话,刘邦说不定就没机会了。但问题是,项羽麾下恰好没有这样的机会。

而等到项羽返回之后,刘邦已经彻底占据了整个关中。以关中地区的地形优势,再加上关中百姓对刘邦的支持,这个时候的项羽,就算想偷袭刘邦后方,也是无能为力。

至于到了战争后期,随着韩信在北方逐渐做大,这时项羽已经自顾不暇,自然就更没能力进攻刘邦的地盘了。

这就是楚汉战争当中,双方为何一直都在项羽地盘打仗的原因。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后,在得到楚怀王的同意下,自立为西楚霸王,以霸主的身份:

封刘邦为汉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魏王豹为西魏王,申阳为河南王,司马卬殷王,赵王歇为代王,张耳为常山王,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吴芮为衡山王,共敖为临江王,燕王韩广为辽东王,臧荼为燕王,齐王田市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等十八个诸侯王。(章邯)

项羽分封完诸侯,诸侯各前往封国。项羽将义帝迁往长沙郴县,暗中令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于途中将义帝杀死。他自己成了对中原所有的诸侯国都有治权的领袖。项羽这样分封的目的,是建立自己的权威,以便号令天下。

项羽作为反秦斗争的领军人物,他有资格出面安排战后天下政治格局,希望以自己为首的义军将领们各有所得,并获得安定的政治局面。

从这个角度来看,项羽虽然有心要达到唯我独尊的目的,但是,仍然是以平等的身份对待每一个诸侯;同时他认为凭藉手中掌握的四十万军队完全可以凌驾于诸侯之上;或者是实力使然,用不着确立帝王身份就应该能让诸侯心服口服了???(田荣)

必须指出,他的这种身份和地位让诸侯们非常尴尬?!怕、猜忌、敌视、不满、对等而不是钦佩!这些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项羽始料不及的。他认为高明的分封却引来了纷争和叛乱,让他焦头烂额,最终为楚汉争霸的失败种下了恶果。

因此,战争既不是在坚决反对他的刘邦的汉地,也不是在坚决拥护他的并为他牵制刘邦的章邯的雍地(陕西省西南部)发生,而是发生在对分封的诸侯不屑一顾的齐国,就顺理成章了。(彭越)

项羽对齐地来了“三分天下”,封田巿为胶东王,都即墨;封田都为齐王,都临淄;封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而唯独原本的“齐天大圣”田荣有没半分职务?项羽以个人恩怨和个人感情来分封齐地以及对待田荣,显然是犯了大忌和大错。

田荣是一个独立性超强的人,连项梁都要求他又奈何不了他!于是田荣公然第一个站出来反叛西楚。他不但个人造反,而且还拉了两个帮凶:陈馀和彭越。这样,齐国、赵国、魏国还有楚国就首先开打了。

总之,田荣的反叛给项羽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导致项羽的注意力很快被田荣吸引过去了,他率军去齐地剿匪的同时,也把他最大的敌人刘邦给忽略了,更给了在三秦之地的刘邦韬光养晦的大良时机。

以后的刘邦也没有处理好齐国的问题,依我看还不如项羽!所以我认为,楚汉争霸的主战场应该是在魏国和齐国。即荥阳成皋战线;项羽平齐、韩信乱齐。

自从楚霸王项羽一把火将秦王宫烧为灰烬后,秦朝也就彻底的灭亡了,义帝当时承诺先入关中者王,作为诸侯中实力最弱的刘邦率先进入咸阳,可见刘邦的野心与能力,而作为诸侯中实力最强的项羽,却私自撕毁协议, 自己主持分封十八路诸侯,将刘邦分封到最偏僻贫瘠的巴蜀地区,其他诸侯也是个各怀鬼胎,由于惧怕楚霸王,当时也不好发作,而作为志在天下的刘邦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就在韩信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后,楚汉之争正式拉开了帷幕。其实从项羽当时分封诸侯来看,也就能看出来项羽还是想延续周朝的分封制,然而今时不同往日,秦灭六国时也就注定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再加上项羽本人性格上的缺陷,这也为项羽最终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就在项羽分封诸侯一年后,齐地率先就发生了叛乱,接着就是各地诸侯纷乱四起,项羽忙着各地平叛,而刘邦靠着帐下人才济济,西出巴蜀,项羽一直担任的是灭火队长,而刘邦一直是主动进攻,所以说楚汉之争一直都是在楚国地盘上打,而不是在汉王的地盘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巴蜀之地本身就是易守难攻,项羽最初的目的只是将刘邦压制在巴蜀,再加上自高自大,完全不将刘邦放在眼里,所以导致刘邦以弱胜强反败为胜。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爱游戏攻略网提供的楚汉之争为什么一直在楚国的地盘上打,而不是在汉王的地盘上打?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